在廣南縣有這樣一位人民教師,他20歲來到當時被人們稱為“禁區”的“麻風村”教書育人,35年如一日的堅守,為大山里的孩子送來知識文化,幫助這里的100多名孩子走出大山,讓飽受歧視的孩子們感受到了人間的溫暖與大愛。他就是廣南縣蓮城鎮北寧中心學校落松地小學教師農加貴。
“五一”國際勞動節前夕,記者來到大山深處的落松地小學。這里群山環抱、綠樹成蔭、溪水清澈、生機盎然。中午時分,農加貴和新來的年輕教師在辦公室忙著備課、批改作業,同學們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讀書學習,寧靜的校園里彌漫著濃厚的學習氣氛。
1986年,農加貴經受住冷言冷語,來到落松地小學任教,成為這里第一任教師,把自己最美的青春奉獻給落松地。扎根大山35年來,他一個人撐起一所學校,手把手教孩子們讀書寫字,共招收了12個教學班,送走11屆小學畢業生,共110人?!捌陂g也曾想放棄過,能堅持到今天,是改變山里孩子命運的堅定信念一直支撐著我?!鞭r加貴說,如今,村里的許多孩子走出了大山,大部分實現了就業。
35年來,農加貴在傳授孩子們文化知識的同時,也積極為鄉親們辦實事解難題。他為不識字的鄉親代念、代寫書信,幫村民修理電器,協助村里修通進村道路,還在村里開辦“成人夜?!?,教鄉親們識字、讀書、寫信,傳授種植養殖技術,助力大家增收脫貧。如今的落松地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家家戶戶蓋起了樓房,實現了脫貧。
“比起當年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的艱難困苦,我這算不了什么,都是黨的政策好,山區教育變化大,我切身感受到了黨的溫暖和關懷,我將一如既往地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鞭r加貴感慨地說,1997年,他由代課老師轉正為正式教師。以前學校只有20多平方米破爛的土坯房,而今變成了嶄新的4層教學樓;原來上課用粉筆,現在有了電子白板,還有網絡、電腦等。教師待遇也好了,自己的家庭生活有了較大改善,家人愈加支持他的工作,現在可以更加安心地把知識傳授給大山里的孩子,為鄉親們做更多好事實事。
大山深處35年的堅守,農加貴與孩子們和鄉親們結下了難以割舍的感情,他將牢記教書育人的初心使命,奉獻力量。(云南日報記者 黃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