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s:如果卡頓,請暫停一會兒。
1954年3月出生的肖順祥,男,1969年1月參加工作,系景洪市橄欖壩農場四分場基建隊退休職工。該同志愛崗敬業、格盡職守、盡心盡責、忠實履職,他退伍不褪色,說起他,景洪市橄欖壩農場四分場基建隊職工無人不知、無人不贊。
2017年4月11日下午3時,六名小孩在景哈鄉壩納村委會曼龍村洲滄江邊的沙壩邊游泳玩要,其中2名小孩不慎落入水中,正在附近鉤魚的他聽到小孩的求救聲:“有小孩兒落水了,救命呀!”聽見呼救聲,呼救!就是命令,憑借著當過兵的本能反應,他毫不猶豫向呼救方向飛奔,邊跑邊脫衣褲,當時腦海中一心只想著拼著命也要營救落水小孩,到后才知道,落水孩子有兩個,他選擇先救離自己最近的落水小孩子,這名落水小孩子被他安全救上岸。
現場水深大概有14米,水冰冷刺骨且暗流很急,江水渾濁還摻雜著許多阻礙營救的漂浮木頭、水草等等,他又毫不猶豫的跳進水中營救另一名落水小孩,先后兩次進行潛水搜救,都未能找到另一名落水小孩,這時岸邊其中一個小孩大聲呼喊,并用手直指向一個大概位置,他馬上向這個大概位置又潛水下去,進行搜救,這次幾乎都潛到江底了,在水中憋氣一直苦苦搜救,終于在身體要到達極限的時候才輕微碰到落水小孩的身體,由于他年紀大,加上水又深、又冷、又急,沒能一次性把另一名落水小孩救出。
隨后,前面被救小孩,不知道從哪拿了一根4米左右的樹棍遞給他,他一只手抓住落水另一小孩另一只手抓住樹棍,在大家共同營救下,終于把另一名落水的小孩救上岸,可是,剛被救上岸的落水小孩已經沒有意識了,此時,精疲力盡的他,又馬上對小孩開始人工呼吸搶救,搶救幾分鐘都沒有一點點沒反應,于是他迅速指揮前來參與搶救的人,用摩托車帶剛被救上岸的落水小孩送醫院搶救,看見小孩們都走了,他如釋重負的累癱在地,等回過神來已經過了一會兒,隨后他又趕去醫院看望落水小孩......
4月12日,在得知這一事件后,景哈鄉邊防派出所的干警、景哈鄉政府宜傳部門和他一同到現場進行查看了解,經過現場查看了解,發現現場環境相當復雜還相當危險。當有人詢問64歲的他“當時為什么不顧自身安危著救人,救人后又有什么想法?考過自己的安全嗎?"沉默一會他說:“沒想那么多、認為救人要緊,而且都是青春年少的孩子啊,并且我也是黨和祖國培養的一名退伍老黨員呀!”但是,在當時那種極其危險環境情況下,他奮不顧身、義不容辭的大無畏英雄氣概,不就是真正體現了一名普普通通中國退伍老兵退伍不褪色的精神風貌嗎?大家認為,這種大無畏英雄氣概和退伍不褪色的精神風貌既是社會正能量的具體展現,更是高尚道德品質的鮮活素材。
他的見義勇為和助人為樂的事跡還不止這一次:
1968年8月,在和弟弟去河邊收包谷時,因是雨季小河漲水,同齡小伙伴王書平去河邊玩要,不小心掉到小河里,聽見呼救,他同樣是義不容辭的跳到河里去救王書平,由于河水急,年紀也小,經驗不足,被河水沖下去好長一段,才把他拖上來。自己也是因下水救人,被河里的樹枝石塊劃的滿身是傷。
1974年4月3日,當時在部隊服役的他,正好在執勤,發現一名犯人逃跑,在不確認逃跑犯人是否對自己具有危險性傷害的情況下,不顧個人安危,飛奔去追那名逃犯,由于他的勇敢和堅韌精神,最終抓住了逃犯,當時在部隊反響極高并榮獲他所在部隊獨立師團的表場和35540團通令嘉獎。
1982年,他在新勐宋拉貨物途中遇到愛尼族村民弄說得急性闌尾炎,因情況急且交通不便的情況下,開著車就把村民弄說送到農場醫院,由于當時弄說家經濟困難,醫藥費全部是由他先墊付的,到現在還沒還完,想想之后,做好人好事也沒有在提及此醫療費用了。
1982年,朋友的小孩李蘇騎自行車離家出走,他和朋友曹顏壽一起從景洪追到勐海再到勐遮一路沿途打聽尋人,在尋人的第五天孩子家屬都已經準備放棄的時候,他憑著永不放棄的堅毅精神勸著朋友連夜冒著傾盆大雨苦苦尋找離家出走的孩子,皇天不負有心人終于在連夜大雨的晚上12點在勐遮到勐海的沿路上找到了離家出走的孩子李蘇。
1983年,本農場職工將松云開車拉貨,不小心翻車,隨后被車壓傷,由于山路交通不便,他和肖愛民兩個人用樹枝組成簡易擔架把蔣松云抬到農場醫院,由于傷勢嚴重,隨后又一起把他送到景洪縣醫院治療。
1997年,景哈四分場學校路段修柏油路,一輛貨車壓到了鵝卵石,飛出來打在五隊職工唐梅嘴上,把牙齒打掉了4顆,因為當時情況緊急,他看見二話沒說就把她送到醫院,隨后還墊了200塊的醫藥費。
1985年,四分場七隊老職工譚進力的兒子和老婆吵架吃農藥,當時正好被他撞見了,他二話沒說就馬上把他們送到醫院搶救,因為送的比較及時,但是只搶救回來了一個。
1986年,他在山上拉貨物,半路碰見新勐宋的愛尼族因放火燒房子,火勢很大還燒傷了5個人,由于山村道路交通不便,如果抬著去醫院行走緩慢,肖順祥不假思索的停車,隨后把他們5個人送去了江邊醫院,看見他們都無大礙后,就回來了,隨后為感答謝還準備了答謝金,都被肖順祥一一拒接了。
1988年,當他去農場醫院辦事,碰見楊家建的女兒病重,著急要送去景洪醫院搶救治療,由于當時景哈鄉到處在修路,找車不方便,他看見情況緊急,開著車就送到了景洪縣醫院,確認孩子平安無事后就回家了。
1989年4月份,他去四分場一隊拉石頭回來的路上,看見一個婦女背著一個生病的女孩很著急的樣子,就用車把他們娘母兩個,拉到四分場衛生所來看病,因為小孩病危,小孩父親又在家中,他又急忙開車去找孩子的父親(外地人)、和其余家屬,當時去衛生所的路上,小孩因搶救無效,死亡了,因為是外地人,生活困難條件差,小孩一家人實在沒辦法安葬小孩,他不忍心就和朋友一起做了一個簡易棺材并買了白布、蠟燭等,并出面找了一塊墓地,并自己出了土地費,配合小孩父母把小孩安葬了。
當然,這樣的事在他的生活中是常常發生,但是我們的其他同志遇見同樣的事情以后,還會像他一樣嗎?經過部隊磨煉和黨的熏陶下,在他腦海里,見義勇為、助人為樂的思想,早己根深蒂固了,并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經形成了一種常態思想了,并影響著身邊的人,讓身邊的人也一起融入到這種思想里面,同時對于家里的親朋好友他從來不談自己做過多少偉大的事只是在用行動證明一切。
當他在危難時刻英勇救人、不懼危險的事跡,經媒體景洪市電視臺報道后,在社會上產生了強烈反響,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他英勇救人的事跡,在當下的生活環境中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和提倡,為了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我們應該把他英勇救人的事跡介紹到學校和社會中去讓更多的人看到或者聽到,這樣才能使大家一起融入進來學習這種大無私的精神,且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讓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精神得到弘揚。
通過大力宣傳他舍己救人、臨危不懼、見義勇為、樂于奉獻、甘于獻身、眾志成城、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引導激勵廣大人民群眾加以學習,把他見義勇為鮮活、生動、感人的先進事跡引入課堂,并且通過課堂討論、演講、發言等形式,讓廣大師生以他為榜樣,大家一起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弘揚者,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這些種種精神是中華民族每一個人品德完善的需要。(云南網)